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龙江团龙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时间观念正在紧起来

[复制链接]

尚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5-6 00: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 Times of Heaven in Chinese Ancient Philosophy Since middle ages, westerners held mainly two views on time: eschatological (teleological) and physical (scientific). The former came from Christianity and understood time through the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God. Time or history goes towards the expectable end, i.e., the Last Judgment. The latt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ans of measuring time, which becomes more and more precise. To this view, time essentially has nothing to do with human's existence. It is an objective, even and irreversible passing, having no meaning by itself and serving merely as an existent form of physical beings. Certainly,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there have been new perspectives occurring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mong which, the phenomenological one in a broader sense is especially concerned with us. Up to now, "Chinese philosophy" is usually approached, at least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ceptual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metaphysics. Therefore, seldom interest has been put on the problem of time i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due to its non-metaphysical character. It is true tha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is neither teleological nor physical view on time in Chinese tradition. But, if we read the literature of pre-Qin period, especially pre-Warring-States period faithfully, we may find a striking role of time (shi2)1 in them. During the crucial "time" of Chinese history, the wise men experienced time originally and concerned themselves with it.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was extremely rare in other civilizations. We find another rarity in ancient Greece, where the philosophers, people who loved wisdom, were fascinated by mathematics and pure form (eidos) of being 中国人时间观念正在紧起来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Americans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对他们来说,时间简直就是一种珍贵的商品。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是不会与记者进行长时间闲谈的;也不会把时间花费在饭桌前,通过宴请客人来建立友谊关系或联络感情。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所以,在与客人简单、礼节性地寒暄后,他们很快就会谈及正题。由于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很讨厌那些不知趣的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多数美国人都有严格的个人日程安排,他们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如果你想拜访某人,或者请某人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是与他们事先约定好,他们是不欢迎不速之客的。约会时你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如果有急事发生,使得你不能按时赴约,你应该更改或取消约会。失约是非常不礼貌的。   在他们的语言中,也能反映对时间的关注。比如美国人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教导他们做事要on time(准时),in time(及时);过的愉快时,他们会说have a good time;浪费时间被说成kill time;感到日子过得太快,他们用Time flies(时光飞逝). 来表示;即使在年老临终时,他们也会说是靠借来的时间活着的(live on borrowed time)。 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一直以为,西方人有着很强的时间观念 但这次北京的国际会议似乎改变了我的看法 本来会议决定让每个演讲者作一个小时的报告(含提问时间), 但是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没有按时完成, 而且,下面的主持人也不会去提醒你还有多少时间 但那个日本人来主持就不一样了,当每个报告都还剩下十分钟的时间时 他都会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写上还剩多少多少时间 也不张扬,就竖着放在桌子上 而之前,没有一个欧洲的主持人这么做,既不写在纸上提醒,也不口头提醒 当轮到这个日本人报告的时候,他会在准确的时间站到讲台上, 静静地等着主持人的介绍 显然那次主持人耽误了几分钟,把日本人急得不是地在看手表 他报告的时间掐得很准,整个报告居然只用了57分钟,留下三分钟的时间用来回答问题 这种对时间的态度真是太恐怖了。 以前说过,如果把26个英文字母按1到26编号,则attitude就对应着100分! 跟日本人相比,我们对时间的态度真是相差太远了! 9月11日 关于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来日本8年了,还是无法适应日本人的时间观念。 日本人的守时及对时间要求的精确性在世界上是有名的。2005年4月发生的JR电车尼崎脱轨事故造成104人死亡, 事故的原因之一就是开电车的年轻机师为追回电车晚点的时间,超速驾驶而造成的。这也可说是在日本精确时间制度下的一个悲剧。日本的电车,包括公交车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的正点率都非常高。我每天早上坐电车上班都是踩着点出门, 只要赶上预计时间的那班电车,上班就绝对不会迟到。日本人有个奇怪的习惯, 他们每天都坐同一节车厢, 从来不变。每天乘坐同一时刻的电车, 眼前晃动的都是同样的面孔, 偶尔幻如处于静止的时光隧道。 日本人约会从不迟到,而且会在一,两个月前就把约会定下来。我以前觉得很奇怪, 那么早就把约会定下来,谁知道一,两个月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但一旦将自己的生活纳入日本的时间秩序,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在按事先精确安排好的Schedule工作,生活, 没有什么是不可预测的,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可是另一方面,时间久了,会对时间产生一种不由自主的神经质, 如果快要赶不上约会的时间, 就会非常的紧张焦虑; 对朋友的不遵守时间也会觉得无可宽恕。很多日本人会在半年前就定下旅游计划, 并预定好酒店。而我自己对旅游是很随性的人,已计划好了行程,临出发前突然更改目的地也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日本的黄金周前一周,我跟公司的日本同事说要去日本海旅行,但还根本没有预约旅馆, 她很惊异于我的没有常识,因为在旅游旺季,不提前两三个月预定的话,是很难找到旅馆的。但我却钟情于随遇而安的旅行, 旅途中多一些不可预测的东西,才更有乐趣。所以,时间也会是一把无形的枷锁, 太过于在意时间的话,会失掉一些生活中简单的乐趣。 最不能忍受的是日本人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念。日本人一向以勤奋在世界上著称,但真正在日企工作过的就能体会日本企业的办事效率低下及“磨洋工”。在日本公司里,无论多小的一件事,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繁冗的讨论,确认工作。我的上司,部长每天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有会议安排,除了开会以外,真怀疑他还有什么事情可做? 八小时之内,大家都在不紧不慢的磨洋工,没事的人也会装得很忙碌的样子。到临近下班时间前, 办公室就会莫名的忙碌起来, 大家都在寻找加班的理由, 提早回家的人好像就比别人矮了一截。明明可以提早完成的工作一拖再拖, 每次去中国的OEM厂家开会, 多半都是责问中方为何不能按时交货? 但有时中方也会尖锐的指出: 我们多次要求日方对我们提出的规格更改要求予以确认, 却迟迟得不到日方相关负责人的答复。每当提到这一点,作为会议翻译的我就会有莫名的快感··· 唉, 总说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 日本人对时间的观念也是够矛盾的。 我接触到的一些日本男人个个都象君子,待人彬彬有理,可一旦涉及到性问题,就好象换了个人似的,变得特别放肆。实习时我和几个日本朋友去吃饭时,刚开始时会谈论一些有关公司、社会新闻、金融等话题,等到后来喝得多一些后就谈论起女人和性了,个个眉飞色舞、毫无顾忌,他们会详细描述自己和女性作爱时的每个细节,包括女性生殖器官的形状、自己的动作姿态、女性的反应如何,还互相交流心得,听得我目瞪口呆。   开始时我的脸总发烫,总觉得这哪是大庭广众下该说的事,后来听得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我曾和一位学经济的日本大学生合租过一套房子,这个单纯文静的青年当时19岁,平时他学习非常刻苦,生活上很检点,对女性也非常有礼貌,后来我们彼此熟悉了。周末,我在异国他乡孤身一人,而他还没交过女朋友,我俩都没钱去外面进行高昂的娱乐消费,就在宿舍喝酒下棋聊天。我们无话不谈,他老实地承认他还没和女性发生过性关系,可我发现他的性知识极其丰富,比我这个成过家的人懂的多得多,原来他的“知识”大都来自于大量良莠不齐的书刊和电视,此外日本学校里允许学生讨论性,还开设性知识课程,在小学时他对这些内容就不陌生了。他的书桌上经常能看到一些带图画的色情杂志,都是订购的公开出版物。我问他既然如此了解性、需要性,为何不交个女友或去红灯区看看。他说:作为一个男人就必须懂得性,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日本男人。他的奋斗目标是进日本最好的汽车公司上班,交女朋友要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还没这个打算,他的生活态度也很认真,不会象其他大学生那样乱搞。这个年轻人的观点我倒也能认可,可是有一次他谈及往事时使我吃惊不小,他说,他在上高中时还和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一起洗淋浴,他还仔细察看过妹妹的下体结构,他妹妹欣然接受他的“研究”。   他还告诉我,他也曾偷看过母亲洗浴更衣。他对此的解释是,仅仅是想知道成年女性和少女的身体有哪些不同。他和我谈这些话的时候神情自然 "TIME"IN AMERICAS' EYES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re are two elements in life that Americans do save carefully: time and labor.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他们确实在小心地节省:时间和人力。   Americans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 jt has been said. Time is treated as if it were an almost tangible entry. In their language, there are words associated with it: time can be budgeted, saved, wasted, stolen, killed, and cut. Americans also charge for time. It is a precious commodity to them. Many people have a rather acute sense of the shortness of each lifetime. Once the sands have 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glass, they con not be replaced. They want every minute to count.   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对他们干说,好像时间就是一个几乎看得见的通道。在他们的语言中,就有一些同时间有联系的词:时间可以安排、节省、浪费、侵占、消磨和节减等。美国人还对时间收费。他们认为时间是一项珍贵商品。许多美国人对一生时间的短促相当敏感。一个人的沙漏计时器中的沙子一旦流走了,那是无法弥补的。他们要让每分钟都有价值。   Since people value time highly, they resent someone else" wasting" it beyond a certain courtesy point. This affects the matter of patience. In the American system of values, patience is not a high priority. Many of them have what might be called "a short fuse". They begin to splutter and move restlessly about if they feel time is slipping away without some return -- be this in terms of pleasure, work value or rest.   由于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很讨厌那些不知趣地"浪费"别人时间的人。这影响到耐心这个问题。在美国人的价值体系中,耐心并不很重要。许多美国人可以说是"脾气急躁"的。如果他们感到时间在悄悄流失而一无所得时(这里的"所得"是就快乐、工作价值或休息而言),他们便开始说话激动,坐卧不宁。   Normally Americans do not assess their visitors in relaxed surroundings over prolonged small talk; much less do they take them out for dinner, while they develop a pre-business sense of trust and rapport. Rapport to most of them is less important than performance. They seek out credentials of past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evaluating a business colleague through social courtesies. Since they generally assess and probe professionally rather than socially, they start talking business very quickly.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不会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通过长时间地闲谈来评估他们的来访者;更不会饭馆宴请客人来建立一种洽淡事务前的信任感和友好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他们注重过去的工作成绩记录,而不是通过社交礼仪去评估一个同行。他们一般是从职业角度而不是从社交活动上去评价和探讨事情的,所以他们很快就开始谈正事。   Most Americans live in time segments by engagement calendars. These calendars may be divided into intervals as short as fifteen minutes. They often" give" a person two or three (or more) segments of their calendar, but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y almost always have other appointments following hard on the heels of whatever they are doing. Time is therefore always ticking in their inner ear.   多数美国人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这些日程之间可以划出若干个短到15分钟的间歇。他们经常"留给"一个人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个)日程时间段;然而,在商界,不管他们在干什么,几乎总是一个约会紧接着一个约会。因此,时钟的滴嗒声总是回荡在他们的耳边。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很强。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Americans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对他们来说,时间简直就是一种珍贵的商品。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是不会与记者进行长时间闲谈的;也不会把时间花费在饭桌前,通过宴请客人来建立友谊关系或联络感情。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所以,在与客人简单、礼节性地寒暄后,他们很快就会谈及正题。由于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很讨厌那些不知趣的浪费别人时间的人。   多数美国人都有严格的个人日程安排,他们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如果你想拜访某人,或者请某人做什么事,最好的办法是与他们事先约定好,他们是不欢迎不速之客的。约会时你必须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如果有急事发生,使得你不能按时赴约,你应该更改或取消约会。失约是非常不礼貌的。   在他们的语言中,也能反映对时间的关注。比如美国人小的时候,家长就开始教导他们做事要on time(准时),in time(及时);过的愉快时,他们会说have a good time;浪费时间被说成kill time;感到日子过得太快,他们用Time flies(时光飞逝). 来表示;即使在年老临终时,他们也会说是靠借来的时间活着的(live on borrowed time)。 印度人太不着急 印度天性达观,乐天知命,随遇而安。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愠不火,不紧不慢,即使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可能内心在笑你,自己则稳坐的钓鱼台上。印度人的不着急,突出表现在时间观念差,不愿意受时间束缚,即使约好了时间,晚稻半个小时再正常不过了。我到印度工作一段时间后,了解到印度这个特点,加上领馆同事和领团其他外交同仁们的提醒,逐步摸索出了对付印度人这个特点的方法。例如,印度人通知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从办公室或家里出发,把开始开会的时间当成出发的时间,甚至还要推迟一点,尽管路上要花去半小时甚至1小时,你绝对不会迟到。你如果想约印度人5点办什么事,你最好说成是4点半,甚至4点,这样才不至于误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印度人不着急不仅表现在不按时约好的时间来,还表现在不按约好的时间走,不是提前走,而是老待着不走。每次举行大型招待会,请柬上写的清清楚楚,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到九点半,但实际上,一些印度人九点半甚至更晚才来,晚上十一二点还三三两两,喝酒品茶,说个没完。 虽然你已有了一些应付印度人不着急得经验,但这些经验常常不管用。2004年1月31日,我应邀出席国际商务论坛,因出席会议的有贝宁等功商务部长等高官,加之我自己还应邀在会上发表讲话,就按时赶到了会场。没想到各国代表,包括有些国家中央政府的部长都到齐了,代表印度政府出席会议的马邦财政部长却迟到了近1个小时。级别高的客人先到,级别低一些的主人反而后到,客人按时到,主人却迟到,这在别的国家,在外交上都可能被看成是失礼的行为,但在印度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印度人的不着急,还表现在办事拖拖拉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不少印度人不管用。在别的国家一天能办完的事,在印度可能要两天甚至更长。例如,在孟买装修一套普通住宅,没有一两年完不了工。清除基建工程后堆在地上的垃圾,本来用铲车几下子就可以铲干净,用车拉走。印度人去习惯让女人来干,她们先用铁锹把垃圾铲到盆里,然后头顶着脸盆汽车旁,再用手把脸盆里的垃圾倒进车里。印度人并不懒,但老是默默磨磨蹭蹭,缺乏计划性、周密性,干活的材料老缺这缺那,因而影响工程进度。我住的房子外墙粉刷工程,前后拖了四年才完,脚手架前后拆、搭三次。第一次是为了粉刷,第二次架子时为了修公用水管,第三次搭架子是为了更新厨房自来水管(在印度富人住宅区,工人施工不能从主人用的门进出,必须搭架子,从窗户进出)。刚拆完又搭,搭了又拆,拆了又搭,费时费力。你若催他们加快进度,他总会满口答应,但总是兑不了现。印度朋友马昌德博士邀请我在他装修完毕后到他家做客,说已装修一年多了,快完了,实际上又拖了一年才完工。日本总领事馆邸,另租了一套高级住宅暂时居住,装修了一年多还没有完工,害得总领事馆不断追加预算费用支付巨额房租。 “…the scheduled flight to Bangalore is delayed 45 minutes…”,好不容易等到了十一点,收拾好东西准备登机,广播里传来了我们准备乘坐的航班晚点的消息。很是扫兴,没有办法,接着等吧。 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差,是早就有所耳闻的。据和印度人接触多的同事讲,约会迟到对印度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当有印度人和你说“exactly”时,千万不要指望他能如期赴约,平常迟到半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情况,那就谁也说不好了。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对于凡事都喜欢提前准备,如果有不确定因素也要预留出时间的中国人来说,印度恰恰相反,似乎他们事事都比计划的要晚。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游客在印度赶火车,半路已经迟到了半个小时,他感到很沮丧,但司机告诉他,“火车会等我们的”。我们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回国的班机,再次晚点。 这和他们的传统和观念有关。据说,印度人是把等待看作很美好的事情,认为等待就是一种愿望实现的经历,当久久等待的事务出现时,是非常美妙的。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仁兄等印度朋友开车接他吃饭,预定是下午三点,结果车到晚上七点才到。他的印度朋友不但没有表示歉意,反而说给了他一下午的美妙经历,让这位仁兄哭笑不得。 我们和印度同事开电话会议的时候,也经常碰到类似的情况,经常是到了开会时间,打过去电话却找不到人,有一次,一个人都找不到,他们竟然解释说都忘记了。开始的晚,结束的自然也就晚,这样,接下来的安排,往往都要推迟。 也许是由于效力于跨国公司的缘故吧,在印度工作的这些日子,感觉上和我们有联系的人基本能够按时赴约,当然迟到一小会儿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时间长了,有时候我们因为交通问题迟到,也只是友好的点头致意,并不感觉特别的不自在。 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习惯。不管我们觉的好与不好,对也好错也好,但这些在当地人看来是习以为常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则需要时间和过程,再就是别人是否认同的问题。当我们不能或不应当改变时,只能适应它,并充分尊重他人的传统与习惯。 在英文里有一个词叫diversity,翻译成中文是多样性,经常被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策略之一,那就是允许差异的存在。求同存异,在基本的框架范围内,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种族和人员的传统,当地特点和个性。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差,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从总体来看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一边埋怨印度人懒惰,工作懒散,另一方面,又把印度作为他们最大化压低服务业成本的地方,不断的把大量IT工作职位外包印度的原因吧。 印度人没有时间观念 作者:全球营销 提交日期:2005-12-28 21:46:00 ??12月15日早上印度代理和客户乘飞机到了北京,我把他们送到酒店后让他们休息一下,约好中午1点来接他们吃午饭.我1点之前就到了,1点整给他们的房间打电话,他们说马上就下来,结果到了1点20多他们才下来. ?? ??这之后我每次去接他们,他们都要晚下来20分钟左右,从来没有准时出现过. ??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没什么时间观念,这回总算见到更没时间观念的人了.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 话说我们系有一个印度mm,名叫麻花,一天她没去上课,就借我的笔记要复印,说好几点来找我,结果我等来等去也没来。于是又说她几点几点在她办公室,于是我又去,又没在。几次三番,说好的时间她总是不能遵守。今天在统计系大饥房讨论project,几个麻花妹的学生怒气冲冲地来找她,说她的office hour 6点到7点,6点10分了,却找来找去找不到人。几个人坐下来愤怒地等到了6点半,麻花妹还是没出现。当然不光麻花妹这样,又有一回在图书馆,一个印度mm请我帮她看一下她的书包,云:10分钟就回来,最多15分钟。我想反正我还有一个小时才上课,就答应下来。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没有出现,我只好把书包交给图书管理员,还被图书管理员训斥一顿。再有一次我们卖掉了一张久没用的小书桌,一个印度小哥说要买,打电话说5分钟后就来,结果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我们又打电话催他,他说正在路上呢,马上到。分倒!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太模糊啦!要说中国人的精确程度是plus or minus 10 minutes,他们少说也是plus or minus 1 hour! 今天去了一个on campus的 just in time job fair,投出了我的第二,三份简历。都是一些不知名堂的公司,听“前辈”们说这个just in time的东东基本没p用。看看玩吧。一个是一家印度人开的软件公司,我上去问他们的情况,他们叽里呱啦用印度英语介绍一番,说招一些有一定finance呀,或者工业工程背景的人去写程序,于是我说:哦,那我没有这方面的背景,我现在在统计系。印度小哥眼一亮:啊,有数学背景好的呀!别的东西你来了以后可以慢慢学,数学背景很重要!尤其是应用数学最好。统计也算得。于是我发简历,小哥拿着看了看,又极歪了一大堆他们公司的情况,说实在我没有怎么听明白,就胡乱问了一些不着调的问题。我想起来问:您们公司的总部在印度吗?他说:不,在匹兹堡。我说你们的员工有机会去印度出差或工作吗?我很喜欢印度,有机会的话很希望能去那边。小哥说:当然有机会了。于是指着另外一个小哥说:XX就经常到亚太地区去开展那边的业务。我说:哦,cool。很想去印度看看,在网上看到很多印度的照片,有很多地方很漂亮。听到这话,那个XX兴奋地说:不光是漂亮啊,印度发展的也好啊!然后两位小哥脸上就现出得色,满可爱的。赫赫。印度小哥问我:你明天有空吗?有空我们明天interview你,我说明天早上有空。他说我们联络你来interview,到现在也没见联络我,估计就那么一说吧,印度人的没准头我已经领教多次了。我忍不住又想感叹:印度人真有趣!不知道猴年马月才有机会去印度瞧瞧…… 在英文里有一个词叫diversity,翻译成中文是多样性,经常被跨国公司作为全球化策略之一,那就是允许差异的存在。求同存异,在基本的框架范围内,充分尊重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种族和人员的传统,当地特点和个性。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差,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们有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熟练的专业技能,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从总体来看是有很大的优势的。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一边埋怨印度人懒惰,工作懒散,另一方面,又把印度作为他们最大化压低服务业成本的地方,不断的把大量it工作职位外包印度的原因吧。 TIME"IN AMERICAS' EYES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   There are two elements in life that Americans do save carefully: time and labor.   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有两样东西他们确实在小心地节省:时间和人力。   Americans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 jt has been said. Time is treated as if it were an almost tangible entry. In their language, there are words associated with it: time can be budgeted, saved, wasted, stolen, killed, and cut. Americans also charge for time. It is a precious commodity to them. Many people have a rather acute sense of the shortness of each lifetime. Once the sands have run out of a person's hourglass, they con not be replaced. They want every minute to count.   有这样一种说法,即:美国人是"钟表的奴隶"。对他们干说,好像时间就是一个几乎看得见的通道。在他们的语言中,就有一些同时间有联系的词:时间可以安排、节省、浪费、侵占、消磨和节减等。美国人还对时间收费。他们认为时间是一项珍贵商品。许多美国人对一生时间的短促相当敏感。一个人的沙漏计时器中的沙子一旦流走了,那是无法弥补的。他们要让每分钟都有价值。   Since people value time highly, they resent someone else" wasting" it beyond a certain courtesy point. This affects the matter of patience. In the American system of values, patience is not a high priority. Many of them have what might be called "a short fuse". They begin to splutter and move restlessly about if they feel time is slipping away without some return -- be this in terms of pleasure, work value or rest.   由于人们非常珍惜时间,他们很讨厌那些不知趣地"浪费"别人时间的人。这影响到耐心这个问题。在美国人的价值体系中,耐心并不很重要。许多美国人可以说是"脾气急躁"的。如果他们感到时间在悄悄流失而一无所得时(这里的"所得"是就快乐、工作价值或休息而言),他们便开始说话激动,坐卧不宁。   Normally Americans do not assess their visitors in relaxed surroundings over prolonged small talk; much less do they take them out for dinner, while they develop a pre-business sense of trust and rapport. Rapport to most of them is less important than performance. They seek out credentials of past performance rather than evaluating a business colleague through social courtesies. Since they generally assess and probe professionally rather than socially, they start talking business very quickly.   通常情况下,美国人不会在轻松随意的气氛中通过长时间地闲谈来评估他们的来访者;更不会饭馆宴请客人来建立一种洽淡事务前的信任感和友好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友好关系比不上实际表现重要。他们注重过去的工作成绩记录,而不是通过社交礼仪去评估一个同行。他们一般是从职业角度而不是从社交活动上去评价和探讨事情的,所以他们很快就开始谈正事。   Most Americans live in time segments by engagement calendars. These calendars may be divided into intervals as short as fifteen minutes. They often" give" a person two or three (or more) segments of their calendar, but in the business world they almost always have other appointments following hard on the heels of whatever they are doing. Time is therefore always ticking in their inner ear.   多数美国人在日程表上写满了约会,把时间分成一段一段的。这些日程之间可以划出若干个短到15分钟的间歇。他们经常"留给"一个人两个或三个(或者更多个)日程时间段;然而,在商界,不管他们在干什么,几乎总是一个约会紧接着一个约会。因此,时钟的滴嗒声总是回荡在他们的耳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黑公网安备 23022102000017号|龙江县团龙信息生活网 ( 黑ICP备16005063号-1 )  

GMT+8, 2025-5-9 11:15 , Processed in 0.080757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